每隔3秒記錄一次的要求意味著觀察者必須對其中的分類和標準爛熟于心,并能立即回憶起分配給每一種行為類別的數(shù)字,這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實現(xiàn)??梢哉f,—套分類系統(tǒng)越復雜(也因此越全面),就越難熟練掌握。
記錄行為的一種常用方法源于美國社會心理學家R.F·貝爾斯(R.F.Bales)在1950年創(chuàng)建的一套互動過程分析系統(tǒng)。他設計了一套共12類行為的分類或編碼方法,使觀察者能記錄下小組中的個人行為。貝爾斯提出的行為分類的例子包括“表示放松緊張狀態(tài)”,隨后,他明確了放松緊張狀態(tài)的指標(笑話、笑聲、表達滿意);另一個例子是“表示敵對情緒”(貶低他人的地位、維護自己或堅持主張)。
準備的重要性無可比擬。你需要準備圖表和座位圖,你也需要和負責人討論坐在哪里最好,在這一點上存在不同的觀點。例如,在一個教室里,坐在學生們能看見你的地方是有好處的,因為這樣他們至少可以不用經(jīng)常轉身來看你在做什么。但如果參與者有不同看法,那就傾聽并遵從他們的意見。一位觀察者永遠不可能完全不被注意到,但我們的目標是保持低調,以便觀察到的行為能夠盡可能地接近正常狀態(tài)。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