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粉嫩无码不卡在线观看,酒店大战丝袜高跟鞋人妻,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欧美亚洲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四川發(fā)現(xiàn) – 納溪大里村:失落的600年文明(納溪大河村)

陳鑫明 文/圖

當(dāng)你登上瀘州云溪山脈第二峰,海拔886米的雙鳳山頂時,那前高后低,峙立云表,晴日可望百余地方,真是一覽眾山小。舉目眺望東西南北群山起伏,山峰聳峙,蔚為大觀。營盤山、寨子山、臥龍山、插旗山、雙鳳山、山山相連,峰峰呼應(yīng),謂之五岳朝天,龍蟠虎踞之地。永寧河、胥溪河、高洞河環(huán)繞五山、五嶺、五坡,大里村猶如一條從遠古駛來的一條大船在綠波間。

插旗山猶如大船之桅竿、臥龍、營盤山是船身,寨子山是船尾,雙鳳山則是船頭,滿載巖區(qū)人家的希望,乘風(fēng)揚帆駛向大江奔向大海。

四川發(fā)現(xiàn) - 納溪大里村:失落的600年文明(納溪大河村)

梁王后裔 躲追殺隱居大里

明《永樂大典》瀘州卷載“大里村胥溪河、永寧河之間,南為營盤山,北曰雙鳳山、金鳳山、東曰鐘鼓樓山、南有三華山、東西相距30里,南北距50里,為境內(nèi)唯一之高原也”。是瀘州歷史上幅員面積達98平方公里的村落。地方平民文獻記載,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了元朝。在西南邊元朝余部梁王匝刺瓦爾密卻擁兵10萬不降,明軍30萬大軍進入云南,梁王自殺。將軍耶律奉梁王遺命率族人沿祖先入滇黔的路線穿行于烏蒙大山的峽谷之中。為躲明軍追殺,不渡金沙江奔北方,而是向瀘南而來,在五岳朝天之處安屯下來。耶律觀地形,此乃高山叢林,四周懸崖絕壁,為兵家屯兵、屯糧之地,也是一方險關(guān)要塞,地寬物博,上山可獵,下塘可魚,田土萬畝,牧草豐富,是族人安生避難之所,于是在巖上屯兵修寨,建營盤駐兵,寨子上修起馬道子為演兵場,營門口旗竿上高掛“大理梁王”四個大字旗。不久明王朝探馬得知巖上有蒙古人,便化裝潛入打探。耶律通兵法,曉天文,省時度勢,將旗上“梁王”二字去掉,又將“大理”王旁去掉。桅竿大旗上只存“大里”二字,與大理同音,族人不忘從云南大理國而來,對外僅公稱大里。明朝探馬回報,巖上是大里人,不是大理梁王而是逃難落戶于此的蠻夷。耶律與族人免除了一場滅族之災(zāi)。后來大里村就從明初一直叫到今天,歷時600余年。

大里鄉(xiāng)賢羅志軍表示,前人說,明王朝追殺元朝遺老族人,蒙古人隱姓埋名大里巖上,不忘祖先,把人和馬刻在耶家壩子上,石人是蒙古服裝,石馬是草原上的棗紅馬、大白馬。時有竹枝詞云:

耶律族人向瀘南,遙望北方難歸來。

世代守望鳳凰嶺,石人石馬六百年。

風(fēng)瀟瀟兮夜雨寒,石馬長嘶望草原。

族人不忍離馬去,化作石人長相伴。

寨中有寨 臥龍岡上山水秀

據(jù)民國《瀘縣志》載,瀘南忠信鄉(xiāng)有大里村寨,寨北金鳳山寨,寨西有天臺寨,建于清道光、咸豐年間。大里村寨分內(nèi)寨、外寨,內(nèi)寨則建有金鳳山寨、天臺山寨、臥龍寨、寨子上寨、大營寨、插旗寨、黃家寨、瓦窯寨、營盤山寨,時有民謠云:大里九寨蟠九龍,天時地利得人和,若是君子能識破,子孫世代必封侯。

上臥龍寨,獨路一條。依半巖小路而上,見一寨門,丹霞石砌成,每塊長約1.2米,寬高約0.5米,門高約2.5米,門洞寬2米,門額大書“盛世桃源”四個大字,陰刻,每字一尺見方,落款是“太平”年號,即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進入寨門是士兵把關(guān)之地,為半圓形哨所。村民說,寨門左右的女兒墻,前幾年,農(nóng)民修房搬去做了墻基石,門額也搬下寨子去了。一行穿行在竹林中,在蕨草的巖壁下發(fā)現(xiàn)了另一處“飲水池”遺址。池長約2米,寬1.2米,水深0.8米。池水從巖縫中溢出,水質(zhì)甘甜,可供100多人飲用。傳前人發(fā)現(xiàn)飲此水,一可延年益壽,二可強身健骨,寨上人稱為“不老泉”。沿古寨墻前行,發(fā)現(xiàn)臥龍寨保存完好的一二百米長的古寨墻,墻高10-15米,墻下有步行通道,沿墻角而建直上山頂。

寨中有馬道子、校場、演武廳、巡更道、糧庫、兵庫和養(yǎng)馬場。圍繞古寨墻而行,那一塊塊已風(fēng)化的丹石不是長方形,而成為圓形有的已剝落,卻見證了臥龍寨的歷史。在丹巖石面上發(fā)現(xiàn)前人詩句,依稀可辨,“大里村中八陣圖,臥龍岡上山水秀。”在巖壁高處隱約發(fā)現(xiàn)三個大字“臥龍寨”。

下寨之后,行約3里,又上了寨子山,寨墻高約20-30米,天然絕壁為墻,原始林中有路。寨子長約10里,寬3里,寨門、寨墻今存。據(jù)地方史記載,這座古寨建于明代,清代又重修,而寨子中人家多為納溪生夷,即苗族居住村落,有“咸豐”、“同治”年石刻文物可考。

大里村內(nèi)還有大營寨,保留游家祠,石牛欄、獅子石、立子丘、八卦田、棋盤石遺址。瓦窯寨有鳳凰嶺、馬道子、易家廟、大墳包(游總兵墓地)。營盤山寨有伏龍嘴、紫金坪、文昌宮、石柱田、老紙廠舊址等,成為地方史學(xué)者研究大里村寨中寨的文獻和佐證,具有歷史、文化、科考的價值。

四川發(fā)現(xiàn) - 納溪大里村:失落的600年文明(納溪大河村)

保土保家 大里寨門四十八

納溪文史資料載,清代道光、咸豐年間,洪秀全廣西金田揭竿而起,太平天國義旗席卷大江南北,朝廷下旨各地依險而保,堅壁清野,筑寨而守,保土保家。于是在全國各地興起一場興修寨堡的運動。到了咸豐年,川南李永和、蘭大順農(nóng)民起義。石達開部10萬之眾向川南而來,鄉(xiāng)紳、富豪、官吏為此惶惶不可終日。大里村內(nèi)名門望族游氏十九代子孫,貢生游恒仁及族人,聯(lián)絡(luò)村中曾姓、李姓、楊姓、張姓倡修大里村寨外寨以御太平軍,并將大里村地圖擬修外寨四十八道寨門具文呈稟瀘州州官桂延,得州官贊同,并派都司胡維釗、把總高有泰來村督工。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鄉(xiāng)紳、大戶為保家捐糧、捐款,于咸豐四年(1854)元月動工,咸豐九年(1859)建成了上大里村二十四道寨門,下大里村二十四道寨門,共計四十八道寨門。每道寨門的寨墻外面四周用條石砌成,內(nèi)填石墩泥土混筑而成,石門坊高達6-8尺,石門額上刻有寨名和建筑年月。寨門用4-5寸厚的木板特制,外面包上鐵皮,內(nèi)面橫閂豎閉,寨門上設(shè)有瞭望臺、觀察孔、女墻和烽火臺。白天遇險情,烽火臺點燃狼煙報警,夜間以紅燈為號,可謂固若金湯,一夫擋關(guān),萬夫莫開之險關(guān)要塞。

據(jù)大里村羅志均、易明剛、劉軍、曾金國、黃炳銀介紹,大里村上寨門有:大田口、塘巖、吳巖、關(guān)夫子、土地巖、紅巖、馬口巖、洞灘子、豬圈門、望鄉(xiāng)門、圓寨門、蘭寨子門、瓦窯壩門、觀音巖、石門、五角山門、拖板橋門、土曹子門、城門、大寨門、臥龍山門、寨子山門和營盤山、峨嵋山門。

下大里村寨(今樂道、登山場)寨門有:大轅門、南極門、長生門、太乙門、上天門、永安門、廣德門、全福門、萬全門、清心門、孝義門、天仙門、九曲門、咸豐門、云溪門、三江門、清水門、野鹿門、文昌門、金鳳門、天臺門、古福門、曾子門、總兵門。門上有聯(lián),如“大里村中是樂土;天仙洞內(nèi)勝桃源?!薄疤祀U無憑,三頭六臂任爾展;地形實利,萬馬千軍奈我何?!敝莨俟鹧右差}有二聯(lián)為紀(jì)“銅柱珠巖,大將旗鼓;牙麾玉帳,公侯干城?!薄盎⒕猃報创罄镎?,險關(guān)要塞,宛如鐵打瀘州城;四十八門若金湯,鑰鎖西南,依然拱衛(wèi)守河山”。

“火燒大里村”始末

《明史》《清史》中有載,明萬歷元年(1573),四川巡撫曾省吾伐兵征討瀘南都掌蠻長寧、江安、納溪地之夷寨,總兵劉顯率部將郭成、安大朝為左右路軍,調(diào)兵14萬人馬于3月分兵攻打阿大、阿二、方三頭人之都都寨,凌霄寨、三岡寨,先誘執(zhí)阿茍,攻拔凌霄,進逼都都寨,又采取水戰(zhàn)斬阿墨拔其寨,阿大自守雞冠嶺,劉顯分五路偷襲,阿大、阿二、方三敗走牡豬寨,被明軍郭成所破,阿大被俘、方三被擒。阿二逃至營盤山已被抓獲,劉顯連克60余寨,下令火燒大小寨子100余處,俘斬4700余人,拓地400余里,得諸葛銅鼓93面,銅鐵鍋各一口。酋王阿大為此泣曰:“鼓聲宏者為上,可易千牛,次者七八百,得鼓二三,便可興寨稱王,鼓山巔群蠻畢集,今已矣!”這是朝廷兵馬為滅都掌蠻夷部火燒大里村寨在內(nèi)的百余寨的歷史記載。

天啟二年(1622)八月,朝廷調(diào)集湖廣之兵數(shù)十萬滅奢崇明于永寧桃紅壩??偙盍贾鶔呤幋ㄇ呏男U村寨100余處,大里村寨經(jīng)歷劉顯刀兵之痛還未全愈復(fù)蘇之時,又遭劫難,大火再燒大里巖寨。

地方史載,明末張獻忠部打進瀘州,孫可望攻占瀘納,用火攻大里巖寨,寨上人家生是涂炭。清康熙二年,江安吳天成,白應(yīng)龍起兵攻打納溪、江安、大里村寨又遭兵火之亂;康熙十二年冬月十一日吳三桂反朝廷,永寧總兵游金登率2000之兵攔截吳三桂之兵于大里巖,亂軍中,又放火燒大里巖寨。民國五年舉國討袁之戰(zhàn),北洋兵張敬堯的潰兵,在納打家劫舍,殺人越貨,搶大里村200余戶,制造火燒大里村的慘案。直到1918年朱德旅長率兵圍剿忠信鄉(xiāng)之匪患,大里村人又才修復(fù)了大里上寨和下寨。

朱旅長將剿匪指揮設(shè)在紫金坪大屋基,大里村民為朱德請來名廚曾仿成做飯燒菜,請了太醫(yī)曾仕成為剿匪受傷的官兵治傷看病。大里村人與朱旅長結(jié)下的魚水之情,至今還在村民中傳頌。

大里村大墳包之謎

清咸豐四年,游氏第十九代裔孫游體仁重修入川《游氏族譜》,藝文卷中有《題大墳包六景七絕一首》云:“獅子欣朝萬歲牌,西牛望月自天來。封侯拜印還留盒,游氏先靈樂意臺?!边@首詩記述了大里村大營處的獅子石、萬歲牌、西牛石、望月石、封侯臺、印盒石六個地名。據(jù)游氏后人游春華介紹,入川先祖游白圭世襲千戶之職,明洪武初奉旨入川,子孫均為朝廷命官,傳至12代游金登為成都指揮,崇禎十四年平賊有功升副總兵,鎮(zhèn)守重慶府。崇禎十六年平張獻忠之亂升為總兵,鎮(zhèn)守永寧8年。大清初平吳三桂亂,兵駐瀘州永寧,屯兵納溪。年老還鄉(xiāng),置田務(wù)農(nóng),田產(chǎn)達千畝,成為大里村名門望族。道光初年,游總兵騎馬經(jīng)過馬兒背李家嘴發(fā)現(xiàn)一方風(fēng)水寶地,擇后為百年后安葬之所。道光十三年游金登仙世,其長子游正,為康熙二十六年縣同知(副七品),次子游衛(wèi),為康熙二十七年貢生官授溫江學(xué)正,其孫亦為州文生、武生(文、武秀才)。按老人遺囑葬于大營馬兒背李家嘴上。游氏家族傳至十九代,仁字派裔孫有20余人,其中正九品以上10余人,訓(xùn)導(dǎo)、學(xué)正5人,游擊、把總武官3人。為此鄉(xiāng)黨聯(lián)名具文呈州衙,成都、重慶府、奏請朝廷誥贈。道光皇帝恩準(zhǔn)“誥贈榮祿大夫”以示褒獎。從此,游總兵的墓園就以“大墳包”地名取代了。

從大營灘灘口出發(fā),經(jīng)過營盤上、馬兒背、八卦田、棋盤上,游家祠堂,在李家嘴找到了游總兵的大墳包。墳前立有五塊石碑,其中墓碑依次書刻:“游公金登字俸宇,世襲指揮,崇禎十四年平賊有功升副總兵守重慶,十六年升總兵鎮(zhèn)守永寧,永歷八年致仕?!蹦贡鏁蹋骸盎是逭a贈榮祿大夫游公金登,游母劉老太君大人之墓?!北髸蹋骸按笄宓拦夤镆咽昝洗杭?,子正、子衛(wèi)、孫文武庠生敬立。”右碑是墓志銘,頌詩碑,左是入川簡介,十九代孫“仁”字輩祭先祖碑記。據(jù)說,游總兵墓碑上曾有三重檐的剎尖以示威武之師主將。后因大墳包六景中有“獅子朝萬歲”,獅在上,萬歲在下,被皇上怒訴,永不戴帽。所以堂堂總兵正二品武官墓碑上一直無“頂子”。從咸豐年碑上還得知一個重大信息,當(dāng)年重修大里村寨時,游氏族人賣青山得千金捐修寨門。詩碑上有游宇仁作的“清明約往大墳包,鑼鼓喧天一路高,炮響連珠人盡醉,祖先祭后酒喜嚎。”記述了游氏清明祭祖掃墓、踏青的風(fēng)俗。今有大墳包竹枝詞云:游家祠堂青杠灣,獅子石上尖子山。立子丘旁八卦田,大田垇下石牛欄。棋盤石上馬兒背,大墳包在洗馬灘?!耙淮孛?,一個個掌故,將游總兵游氏家族龍門陣世代流傳下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jīng)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guān)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