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一直在從事認知語言學和翻譯學研究,不斷地嘗試申報國家社科等項目,通過項目申報,研究方向逐漸清晰明確。作為認知語言學領域研究的新人,借此機會把在科研探索中的一些得失與學界同仁分享。
一 科研準備
從2011年開始,博士論文選題確定之后,我就開始嘗試申報國家社科,想通過申報項目明確研究目標,提升研究能力。八年來,總共申請過四次,有過三次申請失敗的經(jīng)歷。但這三次失敗恰恰是我科研道路上一筆十分寶貴的財富,是重要的學術積累,讓我在學術研究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成長和提升。在這過程中,對我?guī)椭容^大的有以下四點:
第一,拓寬學術視野,跟蹤國際研究動態(tài),積極參加學術會議和短期培訓。例如,我選擇性地參加了歐洲語義語用學研討會、北美漢語語言學會議、中國語言學書院等活動。通過參加會議和書院的培訓,持續(xù)關注國際前沿研究課題,同時也夯實了語言學各分支學科的基礎。
第二,建立良好的學術共同體。結識興趣相投的朋友,并持續(xù)進行深入的交流。在劍橋大學訪學期間,我和國內(nèi)外朋友們一起參加學術會議、學術沙龍、語言學午餐會,共同創(chuàng)辦劍橋理論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論壇。博士后在站期間,結識了更多的學術伙伴。這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亦師亦友,給予我很多指點和幫助,有的后來成為我科研團隊的合作者。
第三,注重在歷年立項的項目中汲取養(yǎng)分。關注歷年的選題熱點和趨勢,網(wǎng)絡上查找成功的項目申請書,借鑒研究思路和方法。個人認為國家社科的項目評審應該是不拘一格的,所以每個學科的項目都有自己的寫作特色,都值得學習,因此我除了關注本領域的項目,還學習了其他學科的撰寫方式。
第四,參加課題申報培訓會。培訓會聘請的專家一般針對國家社科申報指南進行準確解讀,并且為申報人員提供個性化指導,往往能夠準確到位、直指問題。申請過程中還能得到外審專家的反饋,這些反饋都非常中肯,能夠幫助我反思問題、提高申報質量。
二 確定選題
好的選題是成功的一半。具體題目的確定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整體研究歷程上看,可以首先確定研究領域,繼而縮小研究范圍,最后凝練研究題目。
(1)確定研究領域
項目申請指南上要求選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具有科學性和前沿性。所以可以首先看自己的學術興趣點對國家、社會、群體是否具有價值。2015年我參加了英國諾森比亞大學舉辦的第十三屆國際認知語言學會議。會上聽取了諸多國際知名學者的報告,收獲頗豐。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雖然中國研究認知語言學的學者國際學術參與度不斷提高,但從人數(shù)、規(guī)模和影響力來看還是較為有限的。認知語言學在國際上是很有生機和活力的學科,在中國正處于蓬勃發(fā)展階段,那么這個研究領域是值得深入而持久地做下去的。會上見到了認知語言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如泰爾米教授、蘭奈克教授,我就感興趣的研究內(nèi)容進行了請教。后來還再次到加州伯克利專訪了泰爾米教授。從這些交流中,我不僅得到了一些關于自身研究非常有價值的建議,而且對整個學科的脈絡和發(fā)展有了更為宏觀的視野。我從那時開始對自己的科研選題有了更為明確的認知,同時也增強了一些信心。從歷年項目列表來看,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認知語言學項目申報成功,說明目前對這個領域的研究確有需求,具有研究價值。
(2)縮小研究范圍
確定領域后,需要繼續(xù)尋找更為明確的興趣點。我一直對泰爾米教授的宏事件理論非常感興趣,很多年前就購買了相關的書籍,但以前一直作為泛讀書目。2015年在劍橋大學訪學期間,受到合作導師的影響,我對宏事件理論有了更為深入的閱讀和思考。我在文獻閱讀及與泰爾米教授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他的研究體系非常龐大,研究也非常有洞見,但對于漢語這種語言卻并沒有深入展開。從類型學的角度來看,漢語是世界語言中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一種類型,然而漢語相關宏事件研究只是剛剛開始,國際上非漢語母語學者的弱勢是缺乏對漢語的母語直覺。因此,我的研究范圍大體框定在漢語的宏事件上。宏事件有五種類型,運動事件的研究已經(jīng)非常深入,但其他事件類型尚存研究空間。我首先選擇了實現(xiàn)事件進行初步嘗試。然而,實現(xiàn)事件這個概念在學術界還是較為生僻,因此,論文發(fā)表方面并不順利。于是我再次選擇了狀態(tài)變化事件。這個范圍遠遠大于實現(xiàn)事件,不好把控,于是我進一步縮小為致使性狀態(tài)變化事件。選題大致是“漢語致使性狀態(tài)變化事件研究”。想說一點,如果選擇了很少有人涉足的課題,是具有冒險性的,因為一般會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缺乏研究價值,另一種是難度過大。我經(jīng)過論證后發(fā)現(xiàn),狀態(tài)變化事件的表層形式研究如動補結構研究在漢語中已經(jīng)是汗牛充棟,所以并不缺乏前人成果,只是角度不同。初步結論是風險系數(shù)中等。
(3)凝練研究題目
選題明確之后,需要撰寫研究題目。中國語言學領域的研究處于快速上升期,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選題。但是有價值的選題仍需繼續(xù)推敲打磨,在理論層面加以提升,才有可能得到認可。選題大致確定后,我將其細化為“漢語致使性狀態(tài)變化事件的詞化模式研究”。研究過程中,還涉及到跨語種比較,所以我進一步修改為“漢語致使性狀態(tài)變化事件詞化模式的類型學研究”,即成為我2017年申報的題目。結果是:并沒有中標。我分析主要原因是缺乏前期研究基礎。由于我的博士論文關鍵詞是翻譯,近幾年發(fā)表的學術論文也主要以翻譯為主。而申報的選題是偏漢語的內(nèi)容,所以評審專家會對我是否能夠駕馭這個選題缺乏信心。2018年再次申報時,我的研究也有所推進,開始關注漢英兩種語言詞化模式的差異對翻譯的影響。因此,我在申請時考慮到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添加了翻譯的維度。最終題目確定為“漢語致使性狀態(tài)變化事件的詞化模式及英譯研究”。我認為,在題目的打磨和凝練過程中,還是要考慮前期基礎,盡量向評審專家證明自己有能力駕馭這個題目。
三 扎實論證
近幾年的申報指南將以往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調整為學術史梳理和研究動態(tài),更加看重申請者對本領域研究的總體把握。課題論證過程中,我系統(tǒng)梳理了國內(nèi)外對這個領域的研究歷程和現(xiàn)狀,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包括國內(nèi)外研究簡述、國內(nèi)外研究簡評和發(fā)展趨勢。盡量把我前期所閱讀的文獻都以較為清晰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盡量展現(xiàn)出一種了解全局、把握動態(tài)的效果。其中,簡述占的篇幅最大,是對本研究領域的主要學術觀點和最新研究成果的簡要概括。然后是簡要而客觀的評價,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指出不足和研究空間,為自己的選題鋪平道路。
研究對象這一部分,需要清晰明確,字數(shù)無需多只需精??傮w框架這一部分,盡量做到層次清晰,標題易懂。在文字展示之外,我吸取所看過的理工科申請書的經(jīng)驗,將內(nèi)容進一步凝練濃縮,畫了一個自我感覺比較漂亮的總體框架圖,我覺得會是申請書中的一個亮點。圖文并茂的方式,會使研究框架更為醒目明了。創(chuàng)新點方面也需要思路清晰,可以包括學術思想創(chuàng)新、研究內(nèi)容創(chuàng)新、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語料創(chuàng)新等。最后的參考文獻,可以顯示出申請者的思想淵源,也能反映出申請者的文獻占有程度。列舉的文獻應該包含所研究領域中的經(jīng)典必讀書目和近年的前沿文章。因為空間有限,所以需要精選最核心、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外文參考文獻。細節(jié)方面,盡量做到文本整潔、格式正確、語言學術化,寫完后多次校對文字、語法等問題,做到文從字順。
四 展示研究基礎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科研項目需要強大的團隊支撐。我在組建團隊的過程中考慮到資歷、年齡、時間、地域和研究方向等因素,誠意邀請了來自三省四校的六位合作者,實現(xiàn)了跨區(qū)域、跨院校合作。首先邀請了兩位在本領域非常優(yōu)秀的成熟學者,期待他們在框架設計和論證過程中高屋建瓴、給出建議。同時邀請了兩位研究方向較為接近的同齡學者,期待與他們并肩攜手,共同進行科研攻關。還邀請了兩位更為年輕、干勁十足的青年學者,期待他們在實證研究、語料搜集方面大力支持。本研究涉及到語言類型對比,因此盡量考慮了語種上的優(yōu)長,團隊中有擅長英語、漢語、日語和西班牙語的學者。
五 個人感受
社會科學的研究偏主觀性一些,有研究價值的選題不一定能很快受到認可,連續(xù)受到打擊可能就想放棄了,這時候積極的心態(tài)很重要。2017年,我在已有的教育部項目的基礎上,萌生了新的想法,并在博士后導師的指導下確定了選題,經(jīng)過多次修改后提交,還是抱有一定希望的。當看到結果公布,確實有些失落。寫申請書是很耗時費力的過程,本想沉淀積累兩年再繼續(xù)嘗試,但后來還是決定申報。所以我確實覺得非常幸運,慶幸自己的堅持。想告訴自己和朋友們,即使受到挫折,也不要輕言放棄。在覺得堅持不下去的那一刻繼續(xù)再堅持一下,也許就成功了。
最后,感謝我的博士生導師上海外國語大學張健教授,引領我走進學術研究領域,幫助我打好基礎、建立自信。感謝我的博士后導師東北師范大學張紹杰教授,不斷地鼓勵和幫助我集中精力、尋求突破。感謝訪學合作導師劍橋大學亨利特·亨德里克斯教授,讓我明確研究方向和目標。感謝單位領導和同事的關心和愛護,讓我有時間和精力完成科研項目。感謝學校社科處全體老師、培訓專家及匿名評審專家每一年的耐心和無私幫助。感謝國家和學校給我提供深造進修機會,給我自由的發(fā)展空間!
作者簡介:頂石學術,歡迎關注“頂石學術”微信公眾號,為你帶來學術寫作、學習方法、思維管理、職業(yè)發(fā)展等方面的有趣文章。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